到底核心肌群是什麼?為何我的核心需要穩定?
不知道大家上健身房或是去運動時,是否常常被教練說核心不夠力或是不夠穩,因此不斷地透過練習棒式、仰臥起坐、超人式訓練來強化所謂的核心肌群呢?然而,這些動作可能不見得是最好的訓練核心穩定度的動作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什麼是穩定性?又為何需要穩定性呢?姿勢穩定性的定義是:「當受到外界壓力時,身體能夠保持在對於肌肉需求、關節周遭組織壓力都相對低的姿勢」,至於這個姿勢我們通常都會定義是「脊椎中立的姿勢」,維持穩定性能夠:
降低受傷的發生率: 避免非收縮性組織(韌帶軟骨)受到太多壓力。
身體的動力鍊也能夠更好的傳遞力矩:例如舉重選手將槓鈴舉起時,因為脊椎能夠維持穩固,力量才能透過下肢順利的傳導至上肢將槓鈴推高。
維持穩定的三要素:
非收縮性組織:在極限活動範圍時提供堅韌的保護,如韌帶、關節囊等
神經感知與招募:神經就像身體中的指揮官,透過本體感受器等(如肌梭、高爾肌腱器)傳送回來的訊息後,透過大腦輸出指令給需要工作的肌肉促使其發力。
肌肉組織:在穩定中扮演動態的角色,可以透過神經招募調節張力,維持穩定。
維持穩定性需要肌肉的是:
對抗外界壓力產生力矩的肌肉(Global Muscle):通常這個部分會是比較淺層,沒有附著在每個脊椎上的肌肉,例如腹直肌、豎脊肌等,他們的優點是能夠快速產生非常大的力氣對抗外來的阻力。
維持脊椎在中立位置下的肌肉(Deep Segmental Muscle):這些深層肌肉的有較多的肌梭(對於肌肉長度與肌肉伸展速度敏感的感受器),因此他們的工作就是維持脊椎跟脊椎之間的相對位置,除此之外,這些肌肉的組成通常由較多的第一型肌纖維組成,還記得第一型肌纖維由於微血管和粒線體的密度較高,所以耐力比較好嗎?因此他們在姿勢控制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常見肌肉例如:深層腰方肌、多裂肌等。
上面兩種肌肉的作用缺一不可,試著想想看,如果我們只有淺層肌肉作用時,就有可能發生下列右圖的現象,雖然抵抗外在的壓力,但還是有可能造成受傷;如果只有深層肌肉作用呢,就如前面提到,由於他們產生的力量較低,無法抵抗太大的力量。
(Therapeutic Exercise)
深層肌肉的訓練與一般的肌肉訓練
在了解完深層與淺層肌肉功能上的不同,接著我們就來看看,訓練的方式吧!說到訓練肌肉,大家腦中的畫面應該是在健身房練習仰臥起坐、或是超人式的畫面吧!不過這些動作通常對抗的通常是較大的阻力,因此訓練的肌肉是相對淺層的,至於訓練的方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需要更大的強度就是增加更大的阻力即可達到
至於深層肌肉的訓練,比較多在注重在相鄰關節有動作發生的時候,能不能維持姿勢的穩定,例如:重心轉移、身體四肢對外延伸時。自己可以站起來試試看,左腳站前,右腳站後,右手叉腰,接著當重心從右腳轉移到左腳時,你應該會很強烈的感受到右邊腰部有肌肉在收縮,這個即是背部多裂肌的收縮。深層肌肉在訓練時,與淺層肌肉訓練不同的是,常常會透過一些誘發的技巧,來「喚醒」深層肌肉的發力,例如貼貼布在部分的脊椎上,或是給予肌肉一點點相對應的阻力(<最大收縮力量的25%)。至於提升強度的方式,則是「移除」掉這些誘發的技巧,讓身體能自然而然的招募深層肌群。
(Management of uncontrolled movement)
為何還需特別訓練?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納悶,我們每天無論是起床,坐下站起幾乎都是在進行姿勢的轉換,為何還需要特別訓練深層、穩定姿勢的肌肉呢?訓練深層肌肉的目的,並不是對抗月大的阻力越好,而是在對的時間點能夠出力維持姿勢,由於現代人生活模式改變,常常維持在不良的坐姿,除了淺層肌肉被拉長,深層的肌肉也被拉長,當肌肉在被拉長的狀態時,事實上是相對不好出力的。另外,當我們身體受傷時,其實也會影響到深層肌肉的招募(容易被抑制),這時,身體為了需要穩定,就會招募較淺層的肌肉,但是注意到的是,淺層肌肉不但沒有與每一節的脊椎接觸、同時也容易疲勞,最後產生腰酸背痛的狀況。
深層肌肉訓練的參考
就如前所說,訓練深層肌肉需要姿勢的轉換,或是手腳改變位置時,最常見的訓練方法就是鳥狗式,事實上這個動作在理學檢查也可以稱為多裂肌測試,大家可以試試看,在維持脊椎中立的狀況下做不同肢段延伸,看看自己可以到達B/C/D哪種等級!歡迎留言在下面告訴我!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資料來源與文獻:
Orthopedic Physical Assessment
Management of uncontrolled movement
Therapeutic Exercise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分享,非醫療或訓練相關建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