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Via Sport Illustrated)
今天要來各位介紹的這位球員是一位體能相當勁爆的後衛,Dennis Smith Jr.,身高約188公分,體重86公斤,臂展190公分,身材看起來平凡無比卻有一雙驚人的彈簧腿,在選秀的體測會上,他打破紀錄跳出了打破紀錄的121公分(48inches)的垂直起跳高度。還記得2017在夏季聯賽飛天遁地的Dennis,他的灌籃畫面到現在我依舊印象深刻,不過,他和許多籃球員一樣,在高中籃球生涯中,也曾經歷過一次,籃球大傷之一-----前十字韌帶(ACL)撕裂,然而神奇的是,Dennis只花了兩個月(一般來說至少需要十個月的康復時間)就回到球場上並且就能夠繼續灌籃。他的父親在媒體上表示,Dennis身上擁有只有20%的人類才有的韌帶,這也是讓他能夠快速復原的原因之一。那麼,究竟是哪一條韌帶,具備了和前十字韌帶類似的功能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前十字韌帶主要的功能,它位於股骨和脛骨之間,方向是從外往內,從後側往前側,從這樣的接點我們可以推估出具有兩種功能:
1.拉著脛骨避免脛骨相對向前離開股骨(這也是Anterior Drawer Test所使用的機制),
2.避免脛骨的內轉
(ACL示意圖)
大部分的前十字韌帶撕裂,都是因為
1.單腳落地,且落地時沒有彎曲膝蓋
2.軀幹倒向落地的那一隻腳(間接導致膝外翻)
3.膝外翻,且帶有一點脛骨的內旋
(Video via NOWs News on Youtube)
(Video via NBA)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今天的主角,前外側韌帶(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這條韌帶位於外側副韌帶旁邊,和外側副韌帶不一樣的地方是在他的纖維終於脛骨前外側的表面上(比IT band的終點gerdy's tubercle在稍微近端一點),我們從韌帶的起終點就能看出這條韌帶具有和前十字韌帶類似的功能。然而這條韌帶並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明顯地觀察到,在S. Claes et al.的研究中,在41位實驗體中發現有其中1位的前外側韌帶相當地顯而易見(組織結構完整)(不過在醫學上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關於此韌帶的確切比例)。
(前外側韌帶示意圖)
因此我們大約可以推估,Dennis的韌帶有較完整的組織結構,且在膝蓋受傷時,他的前外側韌帶並沒有過度受到傷害,或是沒有受傷,因此在術後復健上,這條韌帶提供一定的膝蓋穩定性,使他可以用非比尋常的速度回到球場上。
參考文獻及資源:
S. Claes et al. 2013
M. Kraeutle,2017
The TRUTH about the NBA LEGEND of Dennis Smith Jr's Extra Knee Ligament,Brian Stutterer on Youtub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