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關於「冷」門運動:空架雪車的肌力體能訓練|肌力與體能

已更新:3月11日


(圖片來源:Los angeles NBC)

相信大家對於奧運一定都不陌生吧,兩年前的「羚羊配」在東京奧運拿下金牌,然而大家通常所知道的都是「夏季奧運」,冬季奧運在台灣人的口中討論是少之又少,不過你知道台灣還是有選手參加冬季奧運,而在其中,空架雪車這個項目對我來說最具吸引力,原因在於這項運動的速度竟然最快可以達到135公里/小時,在這麼高速的環境當中,選手需要判斷下一個轉彎點要如何穩定身體的重心,盡可能降低其他能量消耗讓位能最有效率的轉換為動能。


(資料來源:Megeve Tourism)

空架雪車的歷史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標題之前,先來看看這項特殊的運動是怎麼演變成競技運動的吧!空架雪車的英文名稱叫做Skeleton,然而skeleton剛好與骨骼的英文一模一樣,讓我不禁好奇這項運動的由來,後來發現英文名字的由來其實是因為挪威文"Kjaelke"翻成英文的時候出錯才導致,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初一位英國人用金屬做出的雪橇被朋友說像是人體的骨骼一樣而得名。這項活動最早在瑞士出現,當初起源的想法是來自印地安人所拿來運輸或是搭乘的工具(沒錯,就是聖誕老人騎的那種),由於當時歐洲中部對於滑雪並不普及,因此英國的士兵在瑞士的Davos 到Kloster之間建造了一條平底雪橇所用的滑雪道,除此之外在過程當中還會加上彎道增加挑戰性。


事實上,空架雪車只是平底雪橇Toboggans的其中一種在冬奧比賽當中總共有三種不同的雪橇運動,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依照身體位置接觸於雪橇來區分:而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就是以腹部接觸雪橇的空架雪車,由於是頭朝前的關係因此危險性也大大增加,同時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需要伸展頸部以維持眼睛直視前方,並進行策略的應對。


(資料來源:NBC Olympics)

(三種雪橇運動的比較圖,資料來源:Today)

空架雪車的肌力與體能訓練:

在介紹訓練計畫之前,我們先將整個比賽過程拆成兩部分,首先是一開始的初始推進(Push Start,PS),大概有三十公尺的距離能讓運動員靠著自己的雙腿加速,接著是在雪車上的時間(On sled),兩部分在比賽的過程中都相當重要,因為雪車速度極快,因此只要是一點點的差距都可能會嚴重影響到比賽的結果。

1.關於速度

說到速度訓練就不得不提到在衝刺訓練中,所謂的加速期(Acceleration phase)以及最大速度期(Maximal velocity phase)了,由於針對不同時期的訓練也有不同的方法,因為兩個時期會因會身體姿勢以及目的的不同而影響使用到的肌群,舉例來說在加速期通常會用到較多的髖身肌群以及膝伸肌群,而在最大速度期當中則需要髖屈肌群以及膝屈肌群。因為雪車競賽在Push start無論是動作模式或是步態相關的追蹤數據動作都比較類似於衝刺訓練的加速期。

(不同時期的肌肉貢獻,Tim Mosey,2014)

(雪車初始推進期,衝刺加速期,衝刺最大速度期之步態相關的追蹤數據比較,Tim Mosey,2014)


在我們了解到在Push start的體能需求之後,接下來就是進入訓練的環節了!在Blazevich AJ and Jenkins D.提到,若將高強度力量訓練與衝刺的速度訓練在同一個階段執行時,在對於速度與加速度上能夠比純力量或是純速度訓練的效果來得好,因此在Tim Mosey的研究內容當中所設計的訓練課表(放在最後)就同時摻雜力量與速度訓練。



2.空架雪車的運動專項性訓練

在Tim Mosey所設計的訓練課表當中,也摻雜了許多運動專項性的訓練,那是因為在訓練過程當中必須與專項性訓練融合才能夠讓選手更有效地增加運動表顯,而運動專項性的訓練通常都以在特定姿勢下開發力量與耐力為主,以下是一些關於空架雪車專項的訓練:

在俯臥的姿勢下透過放在身體下方兩顆瑜伽球來訓練前側核心以及臀肌以維持平衡

(Prone stability ball stabilization)

利用彈力帶進行頸部伸肌等長收縮的耐力訓練

(Neck extension isometric with elastic band)

在身體前傾的姿勢下模擬push start的動作進行單腳深蹲

且作者有提到盡量不要用到髖關節的動作

(Single-leg bent over squat)

仰臥的姿勢下利用頸部維持瑜伽球的穩定

(Supine neck stabilization)



透過側向捲腹來強化腹斜肌群提升穩定骨盆的能力

(Supine twisting crunch)


以下是這次參考資料來源Tim Mosey在文獻中所提供的休賽季、賽季前、以及速度訓練課表的範例:


(休賽季訓練)

(賽季前訓練)


(速度訓練)


參考資料及文獻:

  1. Tim Mosey,2014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分享,非醫療或訓練相關建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的粉專:












21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